排聚会中的成全
读经:
来十24~25 ‘且当彼此相顾,激发爱心,勉励行善;’ ‘不可放弃我们自己的聚集,好像有些人习惯了一样,倒要彼此劝勉;既看见那日子临近,就更当如此。’
提后二2 ‘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从我所听见的,要托付那忠信、能教导别人的人。’
弗 4:11 ‘祂所赐的,有些是使徒,有些是申言者,有些是传福音者,有些是牧人和教师,
弗 4:12 ‘为要成全圣徒,目的是为着职事的工作,为着建造基督的身体,’
在这次全时间训练,我们要说到神命定之路的四个主要步骤。在已过的信息,我们说到头两个步骤:作新约福音祭司探访人,并在家聚会中培育初信者。在本篇信息,我们要开始交通到第三个步骤,就是排聚会。在以后的信息中,我们要说到第四个步骤,就是申言,为着生机的建造召会,作基督的身体。
保罗实行新约祭司的职任
保罗说他是新约福音的祭司(罗十五16)。在使徒行传和保罗所有的书信中,我们能看见保罗操练实行这新约祭司的职任到了至极。他主要的是在两方面实行作新约祭司传福音。第一,他无论往那里,都到犹太会堂去。在当时,特别是在小亚细亚,所有主要的城市都有犹太会堂。在这些会堂里总有些人聚在一起,他们有圣经,也认识一些神的事。保罗就利用了这个情形。他是犹太人,成了基督徒,也成了使徒和传福音者;对他而言,上犹太会堂是很有益的。他这样作乃是跟从主的脚踪。当主耶稣在地上时,祂周游各城,也到会堂里去(太四23上,九35)。保罗跟从主的榜样,并且在这个传福音的方式上很成功。
保罗也实行出去探访人传福音。在保罗第二次的行程里,圣灵先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,然后他们试着要往庇推尼去时,耶稣的灵却不许,因此他们被迫经由每西亚和特罗亚,直接往马其顿去(徒十六6~8)。保罗在第二次的行程里,并不知道该走那一条路。他试了一条路,又试另一条路。他是在“实验”。他试着往左(亚西亚)被止住,又试着往右(庇推尼),也被止住。他不想转回,所以就直往前行,到了爱琴海边的特罗亚。到了这里,他不知道该往何处去。
当他们来到特罗亚,保罗似乎没有想到要过到另一个大洲去。所以神给他一个异象。“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: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,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。保罗既看见这异象,我们便推断是神召我们去传福音给那里的人,就立刻想要往马其顿去。”(徒十六9~10)十节的“推断”这辞指明,在看见从神来的异象之后,我们需要按实际的情况和环境作推断,就是操练由灵所充满并指引的心思(弗四23),思考而明白这异象的意思。保罗在研究了情况,并思考了异象之后,就作了推断。今天有些人太属灵了,以为有了圣灵的带领,就应当知道该作什么。但保罗没有那么属灵,他仍然是人。
在旧约,神的圣谕,神的话语,总是来自大祭司胸牌上的乌陵和土明(出二八30)。那是个神迹。胸牌不是整个发光,其上某个希伯来字母会突然一再发光,直到神的话说完为止。这样,神就使祂的子民认识祂自己。神在旧约的行政,是借着祂透过乌陵和土明而有神圣谕言的说话来执行的。这种行政,就是神管理祂子民的行政,称为神治(theocracy)。有时候,神治是借着乌陵和土明的字执行的;但旧约中并非所有的神谕都是透过借乌陵和土明而有的祭司职任。这就是为什么除了祭司职任之外,还有申言者。申言者与祭司并行,以加强祭司的职任。他们申言,也从神接受异象。
在新约的神治,乌陵和土明由调和的灵,就是由神的灵与人重生的灵相调的灵(罗一9,八16,约三6,四24,林前六17)所顶替。神谕是在我们的灵里,但因着我们的软弱,有时候这样还不够。在使徒行传,也有一些东西是在新约的乌陵和土明之外另加的。在旧约,申言者是祭司职任之外另加的;在新约,祭司职任也需要新约申言者的功用。所有新约的信徒都是祭司。保罗指明,他是新约的祭司(罗十五16),但在徒十六章,他的祭司职任需要申言者的功用。
在旧约,异象临到申言者乃是常有的事。在徒十六章这里,保罗是祭司,但他不清楚调和之灵内在的感觉。他若是清楚,就不需要实验,试着往左去,又试着往右去。他可能对这种情况很担忧,而无法睡得好,因此有异象临到他。甚至在异象临到之后,保罗和与他同在的人仍然多方思考他们的情形和所得的异象,推断是神呼召他们把福音带到马其顿,他们就往腓立比去。
在腓立比,保罗没有进会堂去传福音,他乃是出去探访人。他到城门外河边祷告的地方,对聚集的妇女讲论。他到这个地方,乃是叩“冷门”。他不认识这些妇女,这些妇女也不认识他,但妇女中有一人,名叫吕底亚,接受了福音,把她的家向使徒打开(徒十六13~15)。这是传福音头一次突破,进到欧洲。在此之前,福音的开展还没有越过小亚细亚。
培育信徒如同培育神的家庭
我们查考整本新约圣经,发现培育召会就像培育家庭。在培育家庭时,主要的事乃是这个家庭必须长大。召会是神的家,也就是神的家人,神的家庭(弗二19)。地方召会是神“在地方上的家”。我们培育这个家,必须用培育我们肉身的家一样的方法。首先,我们必须生孩子。第二,我们必须在这些才生的婴孩家中喂养他们。但是光有一个喂养婴孩的家,不是我们的目标,那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程序,目标乃是要培育这些幼小者。培育儿女的意思不只是喂养他们,也是成全他们。这个成全清楚启示在以弗所四章。这一章说,升天的元首基督,已经赐下恩赐,为要成全圣徒(弗四8~12)。这些恩赐主要的有四类。祂所赐的,有些是使徒,有些是申言者,有些是传福音者,有些是牧人和教师(弗四11)。元首将这四种恩赐直接赐给祂的身体。
按照以弗所四章,这四类恩赐都应当作成全圣徒的工作。父母喂养他们的婴孩几年之后,就必须成全他们,主要是借着教导并教育他们。一个人若只是吃而从不受教育,这人在社会上就是无用的。一个人至少要学习一种行业。在培育家庭以形成国家社会的事上,需要有出生,然后需要有喂养和成全,就是教育。
在成全之后,每一位圣徒都需要操练申言。按照新约,申言直接建造基督的身体。这完全启示在林前十四章。这一章完全的启示出召会直接的建造。然而,我们无法很容易的把林前十四章实行出来。首先我们必须长大并得成全。一个人要得学士学位,必须先经过幼稚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,然后四年大学;要得硕士学位,就必须上研究所;要得博士学位,就需要更多的学习。这一切的步骤─幼稚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、研究所─都是为着使我们得成全。
在排聚会里彼此成全
我查考新约圣经,发现在属灵生命的成熟上,也有同样的步骤。首先,我们必须带罪人重生,成为在基督里的婴孩。然后,这些婴孩需要喂养。主耶稣在约十五16告诉我们要结果子,并叫我们的果子常存。在约翰二十一章,主吩咐我们要喂养祂的小羊(约二一15)。喂养主的小羊是确保我们果子常存之路。彼得从主学得这事,所以他在写彼得前书时,吩咐才生的婴孩要切慕那纯净的话奶(彼前二2)。然而,才生的婴孩不能自己吃喝,他们需要一位乳养的母亲喂养他们(帖前二7)。我们已过受了许多苦,因为我们传福音之后,没有正确地喂养。才生的婴孩若没有正确地喂养,就会夭亡。这在已过多年,曾多次发生在我们中间。
在得了喂养之后,年幼的信徒需要一些教导,一些教育。来十24说,“且当彼此相顾,激发爱心,勉励行善。”二十四节用了两个积极的辞,“相顾”、“激发”。我们是彼此相顾,彼此激发爱心,并且彼此勉励行善。这意思是我们必须顾到别人,想到别人,照顾别人。我们也必须激发他们,激励他们。他们或许变得冷淡。若是这样,我们必须把他们挑旺起来。我们中间需要这个,但这如何得以实现?二十四节句尾是分号,25接着说,“不可放弃我们自己的聚集,好像有些人习惯了一样。”不可放弃聚集就是要有自己的聚会。这不是有一般的聚会,乃是有排聚会。
排聚会是你的聚会。你很难在一般的聚会里彼此相顾、互相激发。这只能在小排里作得到。聚会的人数若是太多,就很难互相激发、彼此相顾。我与你们大约二百人聚集一起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,但我仍然不知道一些人的名字。然而你若到我家里,在我家客厅与我一起聚排聚会,我就会很快认识你们每一位。我们许多人已经聚在一起十五年了,但我们甚至彼此不认识。这是个羞耻。我们都需要有我们自己的排聚会。参加别人的排聚会还不够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排聚会。
排聚会不是林前十四章所提及的召会聚集。当全召会来在一起,那不是排聚会。来十24~25所描述的是排聚会。在这两节,排聚会有三项特点:相顾、激发、和劝勉。没有排聚会,我们怎能彼此劝勉?当我们在排聚会里来在一起,你能激发我,我能激发你。我们能彼此挑旺,去顾到别人,爱别人,并照顾别人。我们若要彼此相顾、激发、并劝勉,就需要排聚会。
非常喜欢这段:
在得了喂养之后,年幼的信徒需要一些教导,一些教育。来十24说,“且当彼此相顾,激发爱心,勉励行善。”二十四节用了两个积极的辞,“相顾”、“激发”。我们是彼此相顾,彼此激发爱心,并且彼此勉励行善。这意思是我们必须顾到别人,想到别人,照顾别人。我们也必须激发他们,激励他们。他们或许变得冷淡。若是这样,我们必须把他们挑旺起来。我们中间需要这个,但这如何得以实现?二十四节句尾是分号,25接着说,“不可放弃我们自己的聚集,好像有些人习惯了一样。”不可放弃聚集就是要有自己的聚会。这不是有一般的聚会,乃是有排聚会。